临床经验 Open Access
Copyright ©The Author(s) 2003. Published by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3-06-15; 11(6): 870-871
在线出版日期: 2003-06-15. doi: 10.11569/wcjd.v11.i6.870
HBV感染者HBV DNA与抗原抗体标志物的关系
陈雪娟, 李刚, 刘淑芳, 陈文思, 李桂侠
陈雪娟, 李刚, 刘淑芳, 陈文思, 李桂侠,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科 广东省广州市 510630
基金项目: 广东省教育厅"千百十工程"优秀人才培养基金项目资助, No. Q02034; 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资助, No. 2km05302s.
通讯作者: 李刚, 51063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路600号,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科. ligangzh@pub.guangzhou.gd.cn
电话: 85516867-2019
收稿日期: 2002-12-08
修回日期: 2002-12-20
接受日期: 2002-12-25
在线出版日期: 2003-06-15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 DNA与抗原抗体标志物的关系及评价HBV DNA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1 474例HBV感染者血清HBV DNA, 同时采用酶联免疫黏附试验(ELISA)技术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

结果

603例HBsAg、HBeAg、抗HBc阳性标本中, HBV DNA阳性520例(86.2%); 465例HBsAg、抗HBe、抗HBc阳性标本中, HBV DNA阳性163例(35.1%); 216例HBsAg、抗HBc阳性标本中, HBV DNA阳性88例(40.7%); 26例单项抗HBc阳性标本中HBV DNA阳性3例(11.5%).

结论

HBV DNA检测可填补抗原抗体标志物检测的不足, 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N/A

引文著录: 陈雪娟, 李刚, 刘淑芳, 陈文思, 李桂侠. HBV感染者HBV DNA与抗原抗体标志物的关系.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3; 11(6): 870-871
N/A
N/A
Correspondence to: N/A
Received: December 8, 2002
Revised: December 20, 2002
Accepted: December 25, 2002
Published online: June 15, 2003

N/A

Key Words: N/A


0 引言

乙型肝炎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 在我国发病率高, 危害大[1-3]. 目前HBV感染的实验诊断主要采用ELISA法检测抗原抗体, 同时, 随着抗病毒药物的开发和逐渐普及应用, HBV DNA的检测越来越受到重视, HBV DNA是HBV存在的最直接的证据, 亦是HBV复制和具有传染性的标志. 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HBV DNA, 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 克服了常规PCR法只定性不定量及存在假阳性的缺点[4-6]. 本文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了1474例HBV感染者血清HBV DNA, 同时用ELISA法测定免疫学标志(HBVM), 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本院传染科门诊及住院患者, 共1474例, 男1036例, 女438例, 年龄4-82岁. 急性乙型肝炎64例, 慢性乙型肝炎566例,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638例, 肝炎肝硬化42例, 健康体检及其他肝病者164例, 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1.2 方法 HBV DNA

荧光定量试剂盒由广州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诊断中心提供, 原理与方法见文献[4], 正常参考值为1×103拷贝/mL, 所用仪器为PE5700自动荧光PCR仪(美国PE公司),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HBV-M)ELISA试验盒由北京万泰试剂公司提供, 检测过程按说明操作.

2 结果

急性乙型肝炎64例, 血清HBV DNA阳性者59例, 阳性率92.2%, 慢性乙型肝炎566例, HBV DNA阳性330例, 阳性率58.3%;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638例, HBV DNA阳性366例, 阳性率57.3%; 肝炎肝硬化42例, HBV DNA阳性39例, 阳性率92.8%; 健康体检者及其他肝病患者164例, HBV DNA阳性9例, 阳性率5.4%.FQ-PCR检测血清HBV DNA与酶免疫黏附检测HBV-M结果比较见表1.

表1 FQ-PCR定量检测HBV DNA与ELISA测定HBV-M结果比较.
HBsAgHBeAgHBcAbHBsAbHBeAbnHBV DNA(+)n(%)
1+++--603520 (86.2)
2+-+-+465163(35.1)
3++---1918(94.2)
4+-+--21688(40.7)
5+---+53(60)
6--+++201(5)
7--++-271(3.7)
8--+-+242(8.0)
9---++10(0)
10---+-562(3.57)
11--+--263(11.5)
12++++-22 (100)
13-----100(0)
合计1 474803
3 讨论

采用ELISA法检测HBV-M在临床上多年来已得到广泛应用, 在诊断HBV感染中起了很大作用. HBeAg是病毒复制和具有传染性的标志, HBeAg的存在与HBV DNA检出率具有很好的相关性[7-11]. 本文检测HBsAg和HBeAg阳性者624例, HBV DNA阳性540例, 阳性率86.5%, 而HBsAg阳性, HBeAg阴性, HBeAb阳性470例, HBV DNA阳性166例, 阳性率35.3%. HBeAg阳性的HBV DNA明显高于阴性的标本, 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因此, 当没有条件开展FQ-PCR技术检测HBV DNA时, ELISA法检测HBV-M仍有很大意义. 模式HBsAg、HBeAg、HBcAb阳性603例, HBV DNA检测阳性率为86.2%, 而模式HBsAg、HBeAb、HBcAb阳性465例, HBV DNA阳性率为35.1%, 这说明并不是所有"大三阳"的患者HBV都处于复制期具有传染性, 也不是所有"小三阳"的患者HBV都无复制, 所以, 要准确知道患者是否处于复制期, 最准确的方法还是检测HBV DNA.HBsAg阴性仍不能排除HBV的复制, 本文调查发现在164例HBsAg、HBeAg均阴性标本中, 9例检出HBV DNA阳性, 证实了HBsAg阴性者仍有可能存在HBV感染. 另外还发现在56例仅HBsAb阳性的标本中, HBV DNA阳性2例, 占3.6%, 过去认为HBsAb存在即表示患者康复并且有免疫力, 目前有学者认为极少数HBV感染者, 即使血清中HBsAg向HBsAb转换后, HBV DNA复制仍可持续存在, 或感染了HBV S区变异株, 提示HBsAb阳性仍有必要检测HBV DNA, 只有血清中产生了HBsAb, 同时HBV DNA阴性, 才能说明病毒已不存在[12-18].

HBsAg和HBeAg均阳性而HBV DNA阴性的情况, 有资料研究表明可能有以下原因. (1)干扰素或拉米夫定等治疗后病毒复制受抑制. (2)PCR所用引物相应的DNA序列发生突变, 此引物与突变DNA不能配对结合. (3)病毒DNA整合于宿主肝细胞染色体而血中游离HBV DNA很少或缺乏.

1.  胡 军, 郭 文, 郑 明媚.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HBV DNA及临床应用价值. 广州医药. 2001;32:63-64.  [PubMed]  [DOI]
2.  王 平忠, 张 中伟, 周 永兴, 白 雪帆. 定量PCR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及其意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0;8:755-758.  [PubMed]  [DOI]
3.  张 树林, 李 义方. 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临床意义的再认识.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分册. 1993;20:57.  [PubMed]  [DOI]
4.  程 钢, 何 蕴韶, 周 新宇.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乙型肝炎病毒.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1999;22:135.  [PubMed]  [DOI]
5.  刘 敬忠, 谭 淑珍, 吴 燕, 何 蕴韶, 肖 白, 周 艳, 雷 箴, 闫 梅, 邵 伟.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01;21:690-692.  [PubMed]  [DOI]
6.  施 红, 王 福生. 影响HBV感染慢性化的宿主因素及其在乙型肝炎防治中的意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1;9:66-69.  [PubMed]  [DOI]
7.  游 晶, 孔 蕾, 庄 林, 李 惠萍, 卢 绍蓉, 曹 云峰. 急性病毒性肝炎2116例血清病原学分析.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999;7:636-637.  [PubMed]  [DOI]
8.  严 家春, 马 勇, 陈 文笔, 孙 新华, 裴 波. 乙型肝炎肝窦病变的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观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999;7:943-947.  [PubMed]  [DOI]
9.  郭 晏海, 任 峰玲, 闫 小君, 苏 成芝. 分级定量PCR检测血清HBVDNA.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999;7:49-51.  [PubMed]  [DOI]
10.  王 平忠, 周 永兴.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与DNA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999;7:918-919.  [PubMed]  [DOI]
11.  田 华, 王 淑琴, 高 建英, 王 宁. FQ-PCR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2001;16:363-364.  [PubMed]  [DOI]
12.  黄 燕萍, 王 宇明. 荧光定量PCR与普通PCR检测HBV DNA的对照分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1;23:992-993.  [PubMed]  [DOI]
13.  周 平, 张 木森, 蔡 庆, 陈 友纯, 李 晓娟, 于 建国, 关 键, 刘 春灵. PCR检测HBV感染患者血清HBV DNA的临床意义. 华人消化杂志. 1998;6:263-264.  [PubMed]  [DOI]
14.  吴 晓蔓, 郭 海波, 列 海涛. HBV-DNA定量和定性聚合酶链反应及其临床实用性的探讨.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00;16:226-227.  [PubMed]  [DOI]
15.  曹 红卫, 卫 国, 冯 文曦, 龚 小云, 郑 江. 乙肝病毒DNA荧光定量PCR检测及其意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1;23:866-868.  [PubMed]  [DOI]
16.  袁 静, 马 为民, 周 伯平, 徐 六妹, 王 火生, Tam JS.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与分支链DNA信号扩增法检测血清HBV DNA的比较. 广东医学. 2000;21:838-839.  [PubMed]  [DOI]
17.  潘 锵荣, 蒋 文智, 张 行. 荧光定量PCR技术动态观察乙肝患者血清中HBV变化的意义.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1;5:264.  [PubMed]  [DOI]
18.  迟 宝荣, 孟 祥伟, 李 波, 姜 薇. PCR检测582例HBV DNA对肝病诊断的临床意义. 临床肝脏病杂志. 1994;10:35-36.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