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经验 Open Access
Copyright ©The Author(s) 2003. Published by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3-04-15; 11(4): 491-493
在线出版日期: 2003-04-15. doi: 10.11569/wcjd.v11.i4.491
正常人胃左静脉的声象图及血流动力学特征
夏建国, 董胜翔, 李凤华
夏建国, 李凤华,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超声科 上海市 200127
董胜翔,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急诊科 上海市 200127
通讯作者: 夏建国, 200127, 上海市东方路1630号,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超声科. xiahu@citiz.net
电话: 021-58752345转3211
收稿日期: 2002-10-22
修回日期: 2002-11-10
接受日期: 2002-12-12
在线出版日期: 2003-04-15

目的

研究胃左静脉(LGV)的超声解剖及其血流动力学特征.

方法

测定正常组胃左静脉内径, 观察其走向及汇合点, 确定血流方向和流速, 并以门脉高压者作为对照组, 观察胃左静脉与门脉的汇合点.

结果

71.5%的胃左静脉得到确认, 96.5%的胃左静脉汇合于脾静脉或脾门静脉交界处.

结论

大多数人的胃左静脉可以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到, 并可以作为早期诊断门脉高压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 N/A

引文著录: 夏建国, 董胜翔, 李凤华. 正常人胃左静脉的声象图及血流动力学特征.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3; 11(4): 491-493
N/A
N/A
Correspondence to: N/A
Received: October 22, 2002
Revised: November 10, 2002
Accepted: December 12, 2002
Published online: April 15, 2003

N/A

Key Words: N/A


0 引言

正常人胃左静脉(LGV)及其血流动力学的彩色多普勒检测国内外报道很少. 但是, 他是门脉高压时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重要血管.本文目的是利用彩色超声检测正常人胃左静脉的声象图和血流动力学特征. 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本研究对200名正常人胃左静脉(LGV)内径、走行、血流速度和血流方向进行检测, 并统计胃左静脉与腹腔干及门脉的关系. 年龄14-91岁, 男93名, 女107名. 同时检测200例门脉高压脾肿大患者(其中包括20例门脉有瘤栓、7例门脉畸形)的胃左静脉与门脉系统的关系, 年龄24-68岁, 男110例, 女90例. 仪器: HPSONO4 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3.5 MHz, 用MO光盘或打印后扫描至电脑硬盘保存.

1.2 方法

受检者一般空腹, 取平卧位或左右侧卧位, 肝胆脾胰和门脉系统常规检查后, 于剑突纵切及斜切, 仔细检查胃左静脉走行及汇合点,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血流的方向, 在平静呼吸时嘱患者暂停呼吸, 测定最宽处管腔的内径及血流频谱. 声束与血管的夹角尽量保持在<60度. 交界部的确定: 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与门脉主干汇合的较宽部位.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0.0软件计算, 数据用表示, 组间比较用相关分析.

2 结果

200名正常人中有143名(71.5%)胃左静脉得到确认, 有39名(19.5%)由于肠气的干扰或肥胖无法显示腹腔动脉和胃左静脉周围的结构. 有18名(9%)腹腔动脉周围结构能显示清楚, 但是胃左静脉仍无法探测到, 可能的原因是由于胃左静脉管腔的内径确实非常细. 200例肝硬化患者中有176例(88%)的胃左静脉得到确认. 胃左静脉终止点可有三种情况(表1): (1)78例(54.5%)止于脾静脉(图1); ⑵60例(42%)止于脾门静脉交汇处(图2); (3)5例(3.5%)胃左静脉止于门脉主干(图3). 有62.2%(89/143)的正常人测及满意的血流频谱, 平均流速约18.5±6.5 cm/s, 范围在5.6-32.9 cm/s, 血流频谱形态随腹腔动脉及其分支的搏动而有上下起伏(图4), 96.6%(86/89)正常人胃左静脉血流方向向肝, 有3.4(3/89)的正常胃左静脉血流方向离肝, 其中有1例胃左静脉扩张扭曲(图5), 血流方向离肝(图6). 143例胃左静脉内径见表2. 胃左静脉的走行见表3.

表1 胃左静脉在门脉系统的终止点.
门脉主干脾门静脉交界处脾静脉参考文献
47.9 %7.3 %42.7 %2
24 %59 %17 %3
25 %45 %30 %4
30 %33 %37 %1
5(3.5%)60(42%)78(54.5%)A
6(3.4%)81(46%)89(50.6%)B
图1
图1 胃左静脉越过脾动脉止于脾静脉, 内径2. 04 mm.
表2 胃左静脉的内径.
终止部位n平均内径mm内径范围mm
脾静脉783.07±0.911.12-5.24
交界处602.87±0.652.12-4.24
主干52.01±0.810.91-5.81
图2
图2 胃左静脉经过肝动脉后方止于脾门静脉交汇处, 内径3. 37 mm.
表3 胃左静脉与腹腔动脉干及其分支的关系.
终止点n位于动脉的前方位于动脉的后方
脾静脉7870(90%)8(10%)
交界处602(3%)58(97%)
主干505(100%)
图3
图3 胃左静脉经过肝固有动脉的后方止于门脉主干, 内径6. 3 mm.
图4
图4 胃左静脉内的血流频谱, 血流方向向肝, 流速7 cm/s.
图5
图5 胃左静脉扩张扭曲, 最宽处1. 0 cm.
图6
图6 胃左静脉扩张扭曲, 血流方向离肝, 最大流速40 cm/s.
3 讨论

胃左静脉(LGV)又称为胃冠状静脉, 沿胃小弯在小网膜两层间与胃左动脉伴行, 然后向右注入门静脉, 有时注入脾静脉. 胃左静脉在贲门处与注入奇静脉、半奇静脉的食管静脉有吻合. 门脉高压时, 胃左静脉处于门脉与胸腔负压的奇静脉之间, 较门脉的其他属支更易受影响, 成了门脉高压时血液反流的主要通道. 是一条相当重要的血管. 因此, 我们观察了正常人群胃左静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的特点.

超声可显示大部分正常人的胃左静脉, 其显示率在71.5%, 比Roi[1]在1993年报道的正常人胃左静脉的显示率46%(86/187)高25.5个百分点. 这与仪器的进步及观察的方法有关, 在腹壁比较薄的正常人中, 我们用高频探头观察, 可以发现直径1 mm左右的胃左静脉. 胃左静脉在肝左外叶的后下方, 胃小弯的上方, 或与身体长轴平行、或斜行、或垂直. 其上端指向贲门, 下端与门脉系统连接. 走行时越过腹腔动脉干分支的前方或后方, 在越过动脉前后方时, 管腔的内径有时可见受压变细. 绝大多数的胃左静脉汇合点在脾静脉或门脾静脉交界部, 与文献[1-4]报道的不尽一致. 分析其中原因: (1)可能汇合点在门脉主干的胃左静脉其管腔特别细, 不能被超声检出; (2)可能胃左静脉本身就主要汇合在脾静脉或交界部; (3)也有可能将汇合在主干的胃左静脉算作汇合在交界处. 同时我们发现了另一个现象, 终止于脾静脉的胃左静脉绝大多数越过脾动脉前方, 终止于交界处或主干的胃左静脉绝大多数在肝动脉的后方经过, 与文献[1]报道基本一致.

胃左静脉的彩色血流及频谱的特征: 正常人胃左静脉的血流频谱与门脉系统的其他各部分支不同, 以随动脉的搏动而上下起伏为主, 在同时测及胃左静脉和动脉的频谱时, 发现低谷是在动脉的收缩期, 特别是越过脾动脉终止于脾静脉的胃左静脉更明显. 流速的变化范围也比较大, 主要的问题可能是测量时的角度太大, 因为胃左静脉的走行大多数与声束垂直. 同时我们发现Valsalva试验时, 有一小部分正常人的胃左静脉内不能测及血流频谱及彩色血流, 在一部分有胃左静脉反流的患者中, Valsava时, 反流的血流频谱就消失, 因此我们在患者平静呼吸时嘱暂停呼吸, 此时可以测及比较满意的血流频谱.

认识正常人胃左静脉的彩色多谱勒超声的特点, 具有相当重要的临床意义, 因为目前尚未找到无创伤、无痛苦的评价早期门脉高压的好方法. 临床诊断门脉高压症的三大特点为脾脏肿大、侧枝循环形成及腹水. 一般认为内镜发现食管静脉曲张, 是评价门脉高压症的可靠方法[5], 有学者认为超声诊断可以根据肝脏回声、门静脉直径、脾静脉直径、脾脏厚度等4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可以作为准确的诊断门脉高压症的影像学标准[6].而在我们的实践中, 许多门静脉直径未见增宽时, 以及在胃左静脉内径还没有增宽时, 在胃左静脉内已见离肝血流频谱; 并且在部分晚期肝硬化的患者中门静脉内径也不超过1.3-1.4 cm. 因此, 超声诊断门脉高压症应该根据多方面的声象图表现综合起来考虑, 如果再加上胃左静脉的超声多普勒表现, 就有可能更早的发现门脉高压的存在.但是, 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正常人胃左静脉的流速及内径变化范围比较大, 我们认为尚不能根据内径的扩大和流速的减慢来诊断门脉高压的存在.胃左静脉内有反流, 再加上肝脾的声象图特征, 可能是诊断早期门脉高压的好方法.

1.  Roi DJ. Ultrasound anatomy of the left gastric vein. Clin Radiol. 1993;47:396-398.  [PubMed]  [DOI]
2.  姜 本均, 韩 景茹, 周 庭永, 马 贻玲, 曾 令全, 时 德. 胃底、贲门及食管区静脉的应用解剖.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94;12:88-90.  [PubMed]  [DOI]
3.  Douglass BE, Baggenstoss AH, Hollinshead WH. The anatomy of the portal vein and its tributaries. Surg Gynecol Obstetrics. 1950;91:562-576.  [PubMed]  [DOI]
4.  Widrich WC, Srinivasan M, Semine MC, Robbins AH. Collateral pathways of the left gastric vein in portal hypertension. Am J Roentgenol. 1984;142:375-382.  [PubMed]  [DOI]
5.  刘 泽富, 白 雪帆. 传染科医师进修必读. 人民军医出版社(第1版). 1997;1997:99-105.  [PubMed]  [DOI]
6.  李 梅春, 周 永兴, 郝 春秋, 雷 香娥, 李 光玉. B型超声对门脉高压症的诊断价值.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999;4:306-308.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