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回日期: 2002-05-15
接受日期: 2002-06-25
在线出版日期: 2003-01-15
目的: 更好的认识结肠放线菌病的临床特点.
方法: 收集了国内7所医院共8例(本院2例)个案进行了分析.
结果: 本病少见, 病程长, 以腹部包块就诊, 肠镜与CT易疑为结肠恶性肿瘤, 剖腹所见硫磺样颗粒是其特点, 病理学方能确定诊断.
结论: 本病为良性经过, 青霉素治疗好, 愈后佳.
引文著录: 周仁荣, 殷广福, 李祥周, 王琴. 结肠放线菌病8例.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3; 11(1): 123-124
Revised: May 15, 2002
Accepted: June 25, 2002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15, 2003
N/A
- Citation: N/A. N/A. Shijie Huaren Xiaohua Zazhi 2003; 11(1): 123-124
- URL: https://www.wjgnet.com/1009-3079/full/v11/i1/123.htm
- DOI: https://dx.doi.org/10.11569/wcjd.v11.i1.123
放线菌病在临床罕见, 而结肠放线菌病更为少见. 本院近2年相继收治2例结肠放射菌病, 且均误为结肠恶性肿瘤. 为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 我们复习了国内1974年以来的文献, 共计8例, 现就有关特点简报如下.
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 主题词为结肠+放线菌病. 检索时间从1974-2000-12, 结合我院收治2例, 共计8例结肠放线菌病. 他们分布在我国5个省区.8例中5例女性, 3例男性. 年龄均为中老年. 病程达24 mo 2例,>6 mo的3例.7例行外科手术探查, 术前都疑诊为结肠或盆腔恶性肿瘤.8例中3例在病程中有不同程度的发热.6例有间歇性腹痛, 2例腹痛伴有腹泻.3例除腹痛外伴有放射痛.8例查体均发现腹部有包块且质地硬.1例发现有腹水.7例剖腹后发现肠壁有散在硫磺样颗粒. 包块组织行病理活检发现放线菌并有脓肿形成.8例中5例病变在右下腹. 全部病例术前未明确诊断.
序号 | 性别 | 年龄 | 病程(mo) | 进行性消瘦 | 病程中T >37.5 ℃ | 间歇 腹痛 | 间歇 腹泻 | 腹部 包块 | 包块质地硬 | 放射痛 | 钡灌肠 | 肠镜 | 腹部CT | 大小(cm) | 临未诊断 |
1 | 男 | 64 | 6 | 无 | - | + | - | (右下) | + | - | 升结肠新生物 | 结肠肝曲隆起 | 右侧腹腔占位 | 6×6×5 | 恶性, 平滑肌瘤 |
2 | 女 | 64 | 10 | 无记载 | - | + | - | (右下) | + | - | 回盲部占位 | 乙状结肠环形狭窄 | 无记载 | 6×5×4 | 结肠瘤 |
3 | 女 | 51 | 1 | 无记载 | - | + | + | (右下) | + | - | 乙状结肠环形狭窄 | - | 无记载 | 10×6×4 | 乙状结肠瘤 |
4 | 女 | 54 | 1 | 无记载 | - | + | - | (右下) | + | - | 结肠炎性改要 | - | B超示右下腹占位 | 15×12×9 | 横结肠瘤 |
5 | 男 | 37 | 1 | 无记载 | - | + | - | (右下) | + | - | 盲肠恶性肿瘤 | - | B超示横结肠占位 | 5×5×4 | 回盲部恶性肿 |
6 | 女 | 48 | 24 | 无 | + | + | + | (右下) | + | + | 乙状结肠狭窄子宫体后占位 | 乙状结肠环形狭窄 | 盆腔恶性肿瘤累及结肠 | 4.6×3.9×3.8 | 盆腔恶性肿瘤 |
7 | 女 | 39 | 24 | 无 | - | - | - | (右下) | + | - | 乙状结肠狭窄 | 乙状结肠环形狭窄 | 盆腔恶性肿瘤累及结肠 | 9×8×9 | 盆腔恶性肿瘤结肠癌 |
8 | 男 | 41 | 8 | 无 | + | - | - | (右下) | + | + | 无记载 | - | 腹腔占位累及右肾 | 无记载 | 结肠肿瘤腹膜肿瘤 |
序号 | 腹水 | 手术证实病变部位 | 手术中包块与周转粘连 | 结肠表面有无硫磺样颗粒 | 镜检炎细胞 | 镜检找到放线菌 | 黏膜之间有无形成脓肿 | 病理诊断 | 报告时间 | 报告单位 | 作者姓名 |
1 | - | 回盲部 | + | + | + | + | + | 右半结肠放线菌病伴脓肿形成 | 98 | 北京301医院 | 纪小龙 |
2 | - | 回盲部 | - | + | + | + | + | 右半结肠放线病 | 97 | 保定市立医院 | 刘力 |
3 | + | 左侧附件及回盲部 | + | + | + | + | + | 结肠放线菌病累及大网膜, 肠系膜卵巢及乙状结肠 | 96 | 天津空军医院 | 王云南 |
4 | - | 横结肠 | + | - | + | + | + | 结肠放线菌病伴广泛肠粘连及肠管内瘘形成 | 97 | 天津医大附院 | 齐清会 |
5 | - | 回盲部 | + | + | + | + | + | 结肠放线菌病 | 95 | 新疆医学院附院 | 王振华 |
6 | - | 乙状结肠及部分降结肠 | + | + | + | + | + | 结肠放线菌病(乙状结肠) | 2000 | 南京81医院 | 周仁荣 |
7 | - | 乙状结肠 | + | + | + | + | + | 结肠放线菌病(乙状结肠) | 2001 | 南京81医院 | 周仁荣 |
8 | - | 右髂窦首腹壁肿物活检 | 未手术 | + | + | + | + | 腹部放线菌病 | 94 | 北京友谊医院 | 崔红义 |
1845年Langenbeek首先叙述了放线菌病. 我国1904年首次在宜昌发现牛放线菌病, 1911年报告颜面部放线菌病. 此菌为革兰氏阳性菌. 病理特点为化脓性炎症、瘘管形成和瘢痕化. 本菌常侵犯机体各种组织器官, 包括内脏、脑、骨骼组织, 但累及结肠少见. 本病临床报告少且误诊率极高, 尤其是结肠放线菌病常误为结肠恶性肿瘤. 本院2例, 临床均以腹部包块就诊, 术前肠镜均提示结肠占位性病变, 术中无法确定肿瘤性质, 术后病理找到放线菌. 使用大剂量青霉素包块明显缩小, 预后佳. 本组主要特点: (1)好发于中老年, 女性多于男性; (2)病程迁延, 一般无发热, 3例有记载者均无进行性消瘦史; (3)主诉下腹部隐痛, 以右下腹多见; (4)就诊时查体均发现腹部包块, 且包块较大, 质地偏硬; (5)钡灌肠拟为回盲部占位(5例)或乙状结肠处狭窄; (6)4例行肠镜者发现肠腔环形狭窄伴有炎性改变; (7)7例术前均诊断为结肠恶性肿瘤, 术中粘连显著, 同时均发现硫磺样颗粒; (8)4例行CT者提示结肠占位性病变, 恶性可能性大; (9)术中包块良恶无法区分; (10)病理组织检查到放线菌方才确诊, 且组织黏膜中存在脓肿形成; (11)青霉素治疗疗效好. 通过本组病例我们不难看出, 结肠放线菌病在临床不但少见且诊断较为棘手, 尤其是对于下腹部具有包块、无进行性消瘦者, 既使CT、钡灌肠或肠镜疑为恶性肿瘤, 但仍应与结肠放线菌病感染所致的包块相鉴别, 必要时可使用大剂量青霉素试验治疗, 以便甄别.
编辑: 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