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The Author(s) 2005.
图1 DMN肝硬化大鼠肝组织胶原纤维增生的动态变化(×100).
A: 正常大鼠, 肝组织汇管区见少量胶原纤维; B: DMN造模3 d, 可见出现出血坏死灶, 仅在汇管区和中央静脉壁见少量胶原纤维; C: DMN模型4 wk, 胶原纤维大量沉积, 成完全间隔包绕肝组织形较多的假小叶; D: 模型 6 wk、即终止DMN造模后2 wk, 肝纤维化略有减轻, 但仍有较多的完全纤维间隔. E: 模型8 wk, 肝纤维化明显减轻, 呈不完全纤维间隔.
图3 DMN肝硬化大鼠肝Thyl.
1免疫组织化学阳性染色的动态变化(×400). A: 正常大鼠, 未见阳性染色; B: DMN造模3 d, 微量阳性细胞染色; C: DMN造模4 wk, 阳性细胞染色显著增多, 主要出现于纤维间隔周围, 所形成的胆管上皮细胞也有染色. D: 6 wk、即终止DMN造模后2 wk, 汇管区出现大量阳性染色细胞, 形成团簇样并形成胆小管. E: 模型8 wk, 阳性染色细胞较6 wk时减少, 散在分布.
图5 DMN肝硬化大鼠肝OV6免疫组织化学阳性染色的动态变化(×400).
A: 阴性对照大鼠, 未见阳性染色; B: DMN造模3 d, 可见正常胆管上皮细胞及少许阳性细胞染色; C: DMN造模4 wk, 除了正常胆管上皮细胞染色之外, 阳性细胞染色显著增多, 主要出现于纤维间隔周围. D: 终止DMN造模后2 wk, 出现大量散在的阳性染色细胞. E: 终止DMN造模后4 wk, 阳性染色细胞减少.
引文著录: 朱英, 刘平, 龙爱华, 吴云林, 肖家诚. 二甲基亚硝胺所致大鼠肝硬化形成与逆转过程中Thy1.1 与 OV6 阳性染色细胞比较.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5; 13(8): 953-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