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Copyright ©The Author(s) 2023. Published by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23-03-28; 31(6): 230-237
Published online 2023-03-28. doi: 10.11569/wcjd.v31.i6.230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后内镜下不同进展情况的预测因素
黄敏, 翁雅萍
黄敏, 翁雅萍, 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浙江省杭州市 310020
黄敏, 研究生, 医师, 研究方向为消化内科疾病诊治.
作者贡献分布: 黄敏主要负责研究方案实施、临床资料收集以及论文撰写; 翁雅萍负责制订研究目标、设计方案、研究指导、以及统计学数据处理.
通讯作者: 黄敏, 研究生, 医师, 310020,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义隆路98号, 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huangm54@126.com
收稿日期: 2022-12-28
修回日期: 2023-02-25
接受日期: 2023-03-20
在线出版日期: 2023-03-28
文章亮点
实验背景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结直肠慢性、炎症性、非特异性疾病, 通常伴有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伴腹痛以及腹泻等临床表现, 但尚未完全明确病因, 而且病情易反复发作, 导致治疗较为棘手.

实验动机

氨基水杨酸制剂、激素、硫嘌呤类药物等是既往治疗UC的重要药物, 其治疗目标为管控急性发作、改善临床症状、维持缓解以及促进黏膜愈合等, 早期识别UC治疗后内镜下血管形态、出血、糜烂与溃疡进展, 可帮助临床医生采取紧要措施, 最大程度改善患者预后.

实验目标

通过研究溃疡性结肠炎治疗后内镜下不同进展情况的预测因素, 了解该病进展的早期特点或指征, 采取紧要措施为患者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实验方法

根据UC内镜严重程度指数(UC endoscopic index of severity, UCEIS)评分中血管形态(0-2分)、出血(0-3分)、糜烂与溃疡(0-3分)3个项目进行分组, 收集治疗前临床中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 采用统计学模型分析上述因素与UC治疗后内镜下各项目进展的关系.

实验结果

血清白蛋白、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以及血小板体积与UC治疗后内镜下血管形态进展有关, 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与出血进展有关, CRP、红细胞沉降率与糜烂与溃疡进展有关.

实验结论

通过关注UC治疗前血清白蛋白、CRP、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以及红细胞沉降率, 有助于临床中预判UC治疗后内镜下不同指标进展, 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展望前景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尽可能降低纳入标准, 纳入更多可能导致内镜下进展的影响因素, 并开展多中心研究将更多UC患者纳入研究, 提高本实验结论的可靠性, 使适用患者范围更广.